跳转至

Note

  • 作者: shr_
  • 日期: 2024-07-28 20:00:00

心态方面

这里的心态不是指狭义上考试中的心态,而是高三一整年的心态问题。

对于我自己来说,在学 OI 的过程当中良好的心态给予我了巨大的帮助。无论是考场上的冷静判断,还是平日中的学习动力,无一不是心态的功劳。而在文化课上,心态同样至关重要。

我认为,平日的学习提升了你的上限,考试的策略维护了你的下限,但这两者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是你应当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但可悲的是,心态往往难以调整,而且十分容易反弹,我对此也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

由于考试时心态与策略强绑定,因此会在“考试方面”中详解,在这里不做说明。

新的征程

NOI2023 离校日一大早,我与队友告别,匆忙地离开了成都七中,现在想来当时应该是没有感觉的,什么都没想,什么都没决定,只是想着回到家后,养一养已经疼了一周的胃,好好地打两天游戏。

过了几天之后,我的意识逐渐开始恢复,逐渐接受了这个结果,但还是不愿意动文化课。当时给自己定了个休息时限,看着实现一天天逼近,总算有了些动力,虽然延后了两天,但还是恢复回了正常的学习状态。

目标

NOI2023 刚结束时,大抵是由于竞赛意难平的缘故,我直接把文化课的目标定成了裸分清华(我签的是北大)。虽然乍一看十分的不合理(当时已经有了约),但实际上这个目标几乎陪我走完了高三,而且我认为其对我的帮助不小。

对于我来说,其实清北没什么区别,因此当时的我完全可以将目标定在去年的北大强基分数线上,但其实这样反倒可能出事。首先,今年的分数线比去年高不少,假设我达到了去年的分数线,今年也不一定能过线。其次,考试的波动性很大,即使两年分数线相同,我出现失误的概率仍然很大。总而言之,目标定高点会增加成功的机率。丹(我们班主任)有云:“取法乎上,仅得乎中”,我认为很有道理。当我距离目标较近时,我通常都会懈怠,抱有一种“其实我实力已经够了,但考试没发挥出来”的错觉,就导致每次考的都不理想,也不想太用力。

不过这种方法也会带来弊端:当目标过于遥远时,动力会下滑,因此距离需要适度。

关于短期目标,我认为不要把目标定在考试上,因为学校的考试成绩波动幅度很高,参考价值极低,而且通常难度比高考难不少。如果定目标到年纪排名还好,分数目标是真的不如不定。以我为例,我平时考试上 610 的次数都很少,但是最终成绩高了 70 多分。我的朋友比我强,也是提了50多分,高考和平时考试的差距真的很大,吐槽吐槽还好,别真因为分数太低破防就行。

学习心态

竞赛必然会给文化课的学习带来阻碍,尤其对于我这种近两年停课,前两年就没怎么学过文化课的选手来说,与强基班的同学在知识点方面差出太多了。不过不必焦虑,一来是一轮复习很全面,所有会用到的知识点都会被重新梳理一遍,跟住学校就完全没有问题,二来是其实我采访过许多同学,他们都表示感觉高一高二的细小知识点都忘得差不多了。由此观之,如果你正常跟着学校一轮走的话,完全不用对知识点感到焦虑。

至于思维,夸张点说信竞人的思维是普遍高于文化课选手的,而且信竞人普遍拥有十分高超的自学能力,因此你不仅比别人学的快,而且会比别人学的更好,这方面不用担心。所以不要以为竞赛两年一无所获,实际上,它给了我们比知识点更重要的两点——自学能力和思维。而我们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发挥长处来弥补短处。

累是肯定会很累的,毕竟要用不到一年的时间追赶别人两年多的进度,这个要做好心理准备。但要注意的是一定不能失去学习的动力,这是很可怕的。实在累了就睡觉,作业写不写完都无所谓,老不会对停两年课的人过于严厉的,但要是熬了一段时间后不想学了,这代价就大了,学习效率会急剧下降,那样跟没学也差不了多少。

另一点是,不要对学科产生畏惧,而可以尝试去建立对某个学科的喜爱。高三上的某一天,我在吃饭的时候就在想:如何提高学习效率呢?我想到的逻辑是:效率来自动力,而动力来自喜好。于是我做了一个颠覆性的实验:我试图扭转了我对英语的看法,并且成功从厌恶转为了偏喜好。我自认为这个实验十分炸裂,因为我证明了一个人的喜好可以主观改变,尽管难度无法衡量。具体的方法是:我首先观察到高中时我讨厌英语的原因是阅读根本看不懂,大部分题目只能靠猜,而这个过程及其痛苦且没有收获,所以我构造了一种方法:每篇阅读先通过猜单词做完后,在认真查一遍里面的所有生词,并定时过一遍,这样的好处很多:背单词效率高、背单词记忆深刻、背的单词常用、使做阅读变得有意义等,虽然这种方法做阅读得很慢,但效率其实很高,而且培养了我对英语的喜爱。

但实际上,我发现在这个过程当中,我并没有凭空产生喜好,而是通过缩小厌恶与放大喜好的方法来使总体上看起来变好了,因此这过程总结不出来一个通法,能应对所有的情况。如果读者中有人对我的理论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欢迎找我讨论!

人际关系

高三一年我认为有几个平时能聊聊天吐吐槽的朋友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毕竟这可能是一辈子中过的最有压力的一年, 你可能认为这无关紧要,我一开始也是这么认为的,结果后来还是不太受得了(

对于我来说,分班加上两年的时间,让我在班级中几乎没有人脉,基本相当于进入一个新的班级,到最后可能也没能和每个人都说上话(这不是因为你社恐吗)。不过我的高三还是挺热闹的,有学 OI 时的挚友,有混得很熟的同桌,也有一起讨论问题或者喜好的同学,让我的高三生活轻松了许多,十分感激。

我认为高三时没有人会对别人产生纯粹的恶意,在我看来较为冒犯的行为大多都是当事人没有把握尺度所开出来的玩笑,我可以理解,但表示反对。

我原先相信只要老师知道我停了两年的课很需要自己补一补的话,应该不会对不交作业产生较大的厌恶情绪,不过后来发现好像不一定。但其实与老师的关系也没有我想的那么重要,而且一起与同学吐槽老师也是一个不错的休息方式, 不用可以的去给老师树立一个好孩子的形象,只要你能保证脱离老师的学习路线自己学能有更高的效率的话。

关于家长,嗯,难说。个人感觉再冷静的家长在高三也会产生焦虑,如何应对就看各位自由发挥了,这我是真帮不上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