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e
- 作者: shr_
- 日期: 2024-07-28 20:00:00
考试方面¶
考试经历¶
高三一年的考试络绎不绝,几乎每个月都有一两场,习惯就好。对于 OIer 来说,将考试与模拟赛相比,应该会顿时觉得强度好低啊(
不知道是不是我们提前开学的原因,九月份一上来就有一场考试,范围是当时一轮复习的进度。我当年考了 400 多名,要知识点没知识点,要技巧没技巧,就靠着 OI 留下的一点思维在硬撑。我的心态倒还平和,毕竟已经做好了 500 名的准备,才学了一个月文化课没办法啊。
紧接着是十月底的期中Ⅰ考试,范围比当时一轮复习进度快一些。我进步到 300 多名,此时有点适应文化课模式了。当时感觉进步不小啊,很受鼓舞。
十一月份没有考试,和平发育的一个月,但转头十二月初期中Ⅱ考试就来了,而且范围是高考范围。我记得也是 300 多名,但进步了一点,主要是被高考范围阴了一手,当时一轮复习还差一些才结束,包括数学解几、物理电磁、化学有机、生物选三这些内容还没掌握,十分难受。但由于这一点,我心态还是很好的。
一月份一轮复习基本结束,迎来协作体和大连市两场期末,好像高一高二一直是两场,但我头一次经历,稍微有些吃不消。两次都是 200 多名,上学期基本是稳步进步的,一个学期过去也是适应了文化课的节奏,大部分知识点也补完了。当时就感觉前途一片光明啊,心态还是挺好。
寒假回来三月初紧接着一次考试。我考出了高三最好成绩,57 名,我自认为寒假啥都没干,也不知道这次考试具体是什么情况,有可能大家都没调整到考试状态吧。
四月两场考试,有一场是一模,两场我都是 200 左右,感觉就没啥感觉。我当时有点懈怠了,没认真研究问题出在哪怎么补,因而觉得 200 差不多就是真实水平,心态平和。
五月好像有一场二模,后面还有几场考试,但没发成绩条,无法考证。但排名依旧稳定在 200 名左右。好歹后期终于正视了英语的问题,并恶补,最终英语成绩进步迅速。
六月初,高考来临。最终没公布排名,估计 200 左右吧。
考场策略¶
上文说过,平日学习决定了上线,考场决定了下限,相信各位学 OI 的时候就有所体会。考场策略虽然不想心态那样难以描述,但过于个人化,即对每个人效力不同,取决于个人能力、心态等方面,因此我在这里粗浅的分析一下,并不给出具体方案。
注意,以下内容可能屁用没有,请酌情采纳。
考前准备¶
学习方面,考前学习的目的是巩固知识点和保持手感,现在提高思维已经没意义且可能有副作用,我推荐不要考前刷专题内容,可能会对思维产生误导性影响。巩固知识点其实指的就是需要背诵的那些,比如语文的默写、英语的作文模板、生物的知识点等,关键时间在考试前一天左右,据我的经验这段时间的效果最好。保持手感刷卷即可,这个时候就没必要每道题细扣了,按考试策略走,不然正式考试的时候可能调整不过来。注意刷卷可以刷那些经典老题,如果刷新题有可能出现模糊问题或者偏、怪题等误导思路或扰乱心态。
关于压力,这实在是个神奇东西。对我来说,压力如果高于或接近一个阈值,那就会崩溃或产生一些现象并带来负面影响,但所幸我的阈值很高,所以考前可以随便上强度,这个看情况吧,别硬撑,如果感觉考前压力过高最好解决一下,我就经常用这个理由怂恿自己考前大摆特摆,请勿学习()。但压力也不能太低,适当压力可以带来更快的思考速度和更清晰的思维,比如我摆大了第二天考试会不定时地出现停滞、错乱等 debuff,这个在下文中也会提到,而且更加明显,所以必要的练习还是要做的。
时间¶
文化课最大的不同是时间问题,学 OI 经常五个小时三道题,每道题都有充足的时间思考。但文化课不同,文化课注重的是速度与准确度,对思维要求较低,因此需要适应的时间,不应因此而焦虑。
对于理科,我刚开始时经常做不完卷子,基本上最后一道都没怎么看,数学甚至会少做两三道题的后几问,这十分正常。后来刷题量上去了就能做完了。对于文科,十分考验个人安排时间的能力,不想理科做完一道就是做完了,文科的题没法确定是否正确,我的建议是选择题别扣的特别细,卡住一分钟就可以换题了,大部分情况死扣一道题反而会让你因为想太多而做错,得不偿失。
对于语文,丹说过一分钟得一分的节奏可以,但显然作文用不了一个小时,阅读不到 20 分钟时间很紧,因此我一般都会给阅读分多一点时间。作文 40 分钟左右就行,但可能作文想要拿较高的分数就需要更多时间,我也不好说,毕竟我连字都写不好就放弃高分了。
英语的时间反倒较为充分,阅读经过一年的练习完全能做得很快,应该能给作文留下 50 分钟左右的时间。个人觉得听力就别像初中一样贪心插空看后面的题了,应该好好读一遍听力题目,一个是听力需要集中注意力,提前往后看可能影响思维,另一个是插空做后面的题做不了多少,还容易错。小作文如果背模板可以节省许多时间,不过至少要给大作文留 30 分钟,至少要好好写字。
如果发现真的答不完卷子,也不要慌,优先做时分比低的题目,比如数学物理大题的第一问,化学生物的短空。在最后十分钟贪心思维就比较清晰了。
做题顺序¶
注意,做题顺序产生的效益与个人密切相关,本小节只分析我个人的情况,请因人而异。另外,这些效益往往并不明显,如果没有确切的优势建议使用常用顺序。
对我个人而言,考试整段时间的做题准确度会不断下降,但对时间的把握会逐渐提高,可以根据这一点把一些需要高准确度且不耗时的题目放在前面,比如语文的语用。而一些用时可长可短,多想也不一定能拿更高分数的题目,类似语文的阅读,可以放在后面用时限给自己一定压力,提高思考效率。
语文我习惯先做默写语用,原因上面说过,然后文言文诗歌、两篇阅读,最后至少留 40 分钟给作文。这样至少保证作文可以拿一个平均分,最大化前面思考的效率。我也听说过作文前置的顺序,优势是可以给作文更多思考和打磨的空间,缺点是给阅读的时间压力更大,可能会造成心态爆炸并耽误时间。
英语顺序即可,如果感觉时间紧迫可以先做语篇填空,但也会出现占用时间过多的情况,权衡语用压缩时间还是阅读压缩时间的价值更高,这是个复杂问题。
数学顺序做就行,模考时偶尔需要在 18(2/3) 和 19(1) 之间抉择一下,前者赌后者稳,随机应变。
物理如果 15 是力与运动,14 是电磁或导轨,那有可能 15 比 14 简单,毕竟前者只需要算就行了,后者可能要倒几个弯。与数学类似,因人而异。
化学可以先做有机,上文提到过,其他顺序就行,时间紧挑拿手的和空小的写就行。
生物据同学反映,由于遗传一般在最后一道,有概率遗传就差一点就算完了,结果惨遭卡常。我虽然没遇到过,不过认为确实可以先算遗传,但万一算上头了就惨了。基因工程一般没必要提前做,难点也就是几个脑筋急转弯,没法和遗传的耗时比。
总的来说,理科做题顺序都是为了补救做不完的囧境,感觉过个一年大家都有自己的技巧。文科玄学成分更多,看个人理解吧,十分神奇。
考场心态¶
考场心态主要指的是考试内容无关的心理活动,这东西之所以在 OI 中十分关键,原因是想题的时候时不时就可能蹦出来打断想法,然后紧张导致时间浪费、思路浪费。但文化课中占比不大,一个是因为每道题思路较短,不太可能不会被打断,一个是时间压力较大,被打断了也能快速回来。
考试心态唯一需要重视的一点是心态崩溃,往往发生于时间压力过大,或者题目大部分不会做的情况。心态崩溃往往表现为胡思乱想,焦虑、恐惧等,会产生时间浪费、思路混乱等危害。对于我个人而言,心态崩溃往往由于时间不足导致,比如语文英语给作文剩下的时间太少,不过往往因为时间压力过大而导致很快恢复,然后随便编个主题开始写(此处应有暗黑地牢《坚定!》)。我的解决方法是沉浸在题目里,这样就没空想其他的事情了,虽然听着很诡异,但确实有效。
关于考场上的压力,主要来源于时间和题目,上文说过考前准备中的压力控制,考试时也是一样。这也是越临近考试结束、思维会越快的原因所在,但不稳定性也会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