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Note

  • 作者: zcxxn
  • 日期: 2024-06-10 21:48:14

准备

重要?

等你走到最后一课,老师们会开始说高考并没有那么重要,以其幽默的语气、生动的举例让你开怀一笑。我的物理老师说自己是辽师毕业的,但是和清华的和北师大的在一个办公室。笑的时候就应该知道,这种现象的原因并不在高考,而在时代。当然你无谓较这个真,领会老师的目的在于让你释放压力好好发挥就可以了。老师在之前的一千天里都倾向于教导学生努力学习,高考多考几分,说明高考的底色还是重要的。

社会环境认为是高考重要的。从最后一操开始,你会发现仪式隆重得如同你即将奔赴战场,网络上充斥着各种讨论的声音,连街边的小胖水果店都会挂上横幅写“祝莘莘学子金榜题名”。最后一天,你在校门口的长枪短炮的包围下喊出自己要赓续这所学校的荣光,再放平的心态也在这一刻染上凝重。

其实高考重不重要在心中早有定论。一方面,人生的容错率固然很大,但理想的高考成绩会给我们更高的起点与更多的可能;另一方面,即使我们在高考前取得了一定优惠,我们也不能说自己有十分的把握,会在高考时担忧意外的发生,并尽量降低出现意外的可能。高考不是一切,但一定值得谨慎对待,而它的重要度到底有多少,一定是源于一直以来自己对它的定义,而不是最后几天他人的渲染。

如果客观的说,最好的心态大概是谨慎但不焦虑。我似乎曾做过一个语用,上面说压力与状态的关系是正态分布形的(原谅我不太会形容),具体的例子大概很多。当然理论和实践是两回事,要如何尽可能使 \(\sigma^2\) 更接近 0,只能靠自己摸索。

知识

一般到了二轮复习,就很难要求自己在水平上有什么飞跃,因为容易会的基本都已经会了。学校准备的串讲和讲座由于时间有限,也难以把一个东西讲的很深入,这时更应该寄希望于自己研究学案卷。

五月的自习时间总体是先减少后增多,到了最后有很多天全是自习。当然,老师总不会让你无卷可做,但如果以完成老师发的试卷为目标,可能导致剩余的复习时间不够,要自己平衡规划,比如太偏太难的卷就不做了。至于看教材查缺补漏,看了一定会有收获,但要考虑一个问题,就是你到最后都漏的知识点全省基本都漏,是以它很难出现在高考卷上;即使你像我一样在高考考场上遇到了寡糖,即根本看不见的教材原话,冷静下来也会发现它完全不影响你做出这道题。个人认为可以挑自己觉得基础不牢或者基础点知识多的地方,有针对性地看教材,如果为追求阅读全部教材而不做题,使答题手感变得生疏,可能会得不偿失。

到最后市面上会出现很多押题卷,事实证明他们好像都押不到题。买天星的同学普遍反映题较难,容易使选手丧失信心,且看它的广告上说自己押中了第一题集合,你就该知道它不太靠谱;学校给我们统一复印了黑白卷,我觉得虽然和押题没什么关系,但是题目质量可以,适合在无卷可做的时候做着玩。总而言之,不要做押题卷做魔怔了。

建议提前开始复习,但不是复习得过早导致到了最后无事可做。大概大家都会有每次考前固定要看的东西,平时从考前写完作业开始看,看完最好,没看完也行。但是高考有通勤、提前到考场等各种时间损耗,且你可能更需要休息或者做题找手感,如果复习任务过于紧张可能就无法从容完成。可以在离校之前前置一些大块任务,整理出考前最需要再看一眼的少量知识点,为自己留出富余时间。特别要注意,虽然物化生考生有看似一下午的时间来复习生物,理论上的确可以看完五本教材,但是那时候你大概会更想赶紧考完,复习效率不高,比如我只准备看三本教材都差点没看完。而在考语数的前一天花时间复习赋分科目又似乎舍本逐末,所以这个要打好更提前的提前量。

期望

这里的期望包含两方面:对自己的期望和对题目的期望。

我们总有一些惯性思维:希望高考能超常发挥,不错平时错过的题,不发生任何意外。然而,gg:大赛能发挥出 60% 的水平就不错了。如果我们抱着一个一定要考好的心态在考试,考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就会被放大,从而难以获得良好的情绪价值。要做好应对困难的心理准备,以尽可能保证写的都对为目标,不纠结于难题,才能更大限度地保证平稳发挥。

上文所说的数选项守恒,其实就是对题目期望的一种。我们总是根据历年考试情况总结出一个心理预期,比如我在高三寒假就能在大概 50 分钟以内做完生物高考题,选择基本只漏一到两个不定项,于是考生物的时候我自然地做出了“我一定能很快答完”的预设,然而真正的高考题对我来说并不是那么容易,时间紧张,加之我不时看表想自己为什么还没答完,考试心态自然不佳。命出的题目存在即合理,没有人说它必须接近历年真题。做好发生各种情况的心理准备,不做想当然的设想,方能全神贯注地解决题目,而不浪费精力与自己斗争。